CFA考試研加入中國元素 今年12.6萬人應考 毋懼內地CRFA競爭

2006年全球報考「特許金融分析師」(CFA)的人數創出新高,達12.6萬人,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主席杜漢文(Vincent Duhamel)預期,未來中國及印度考取CFA的人數會迅速增長。隨?中國經濟在全球化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,協會正研究會否在CFA考試內容中,加入中國元素。面對國務院剛推出的中國註冊金融分析師(CRFA)考試,杜漢文指CFA較國際化,兩者不構成競爭。
CFA較國際化 助走出本土
中國今年自行推出專業資格CRFA,研究與中國經濟相關的例證或案例,重中國的獨特性、制度及民情,考試以中文進行;杜漢文指,CFA與CRFA是「different animal」,前者較國際化,後者針對國內本土,是兩個不同的選擇,也不構成競爭。
杜漢文又強調財金界均以英語為主,CFA較適合全球的業界人士,「美國可以考CFA,法國、印度都可以考。」
內地CFA人數 7年增百倍
但由於中國市場可以很「本土」,國內從業員是否不需要考CFA?杜漢文表示:「中國本地市場大,但兩者是不同性質的考試,想國際化的就考CFA。」他認為,CFA過去亦有助改善國內企業的管治質素。
1996年內地首次推CFA,報考人數只有24人,今年已有8500人;1999年獲認可CFA資格只有9人,但現時有900人,增加了100倍。杜漢文認為,內地相關專業人士通過了CFA後,明白到業界的道德及專業準則,逐步提升公司質素。
「市場會分辨好及壞的公司管理模式,內地本土領導公司質素上升,人才條件亦很好。就如工商銀行(1398),我10年前去拜訪時,他們仍用舊模式運作,但現在已成為行內領導者。」
CFA一直被視為「美國中心」的考試,隨?中國經濟起飛,CFA會否加入中國元素?杜漢文指,CFA是全球會員制的,不只集中美國,但或許一些市值較大的市場,如紐約、倫敦及東京等會佔較多會員。至於日後會否加入中國元素,他說:「要視乎中國怎樣變成Global Player(全球參與者)。」
他又指,CFA每5年會檢討考試內容,全球會有16個城市進行小組調查(Focus Group),主要研究CFA考生應具備什麼知識,目前於上海及北京各設一研究中心。杜漢文表示,要視乎調查意見,才決定是否加入中國元素。

資料來源:【2006/12/18 中國-明報】

.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 資料整理.